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工业制造业人才培养(工业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9-10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人才培养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对底层操作系统、高性能芯片、基础工业软件、工业传感器等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支持,加快突破数字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探索智能制造等新模式。

2、重大技术装备国际首台(套)前3完成人。主持编制1项国际标准或2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并颁布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人员。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端人才,且由3名以上专家(本领域知名正高级专家)举荐。

3、谈起智能制造,首先应介绍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参加了该项计划。该计划共计划投资10亿美元,对100个项目实施前期科研计划。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两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发展。

5、据中国就业指导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实际需要占到总体需要的14%,供求则相差10个百分点。这两个数字足以说明,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们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关键。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

德国面积虽小,自然资源有限,但该国深知必须提升竞争力,以确保在全球舞台上的发展和强大。因此,德国依赖进口所有关键工业原材料,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生产来弥补这一不足。 面临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德国选择投资于高科技产业。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如下:德国中小型企业需要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企业竞争,而且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要加大投资、增加研发力量或走出国门,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德国政府只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些研发条件,不提供具体建议。

德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这促使德国必须在高科技产品上进行投资,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通过高价销售这些产品来维持其高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德国,手工艺品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在很多其他国家,父母可能更希望子女接受正规教育,并从事医生、律师等职业。

德国工业之所以这么强大,取决于他们的“德国制造”精神。“德国制造”对精准的追求是苛刻的,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个性,他们坚信说世界上语法最复杂和严格的语言就要最严谨地做事情。“德国制造”的成功归根于以下几大因素。

什么阻碍了我国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1、显而易见的是,和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工科人才应当是更贴近产业一线、更具备动手能力。然而,不少专业人士表示,在当下的大环境下,一些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往往趋同于其他专业,评价“指挥棒”的局限不仅导致了工科老师和学生的“理科化”,也阻碍了我国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创新能力不足 较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仍有差距。 要素成本上升 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能源成本增加,制造业生产成本整体上涨,制约转型升级。 制造业软实力欠缺 管理、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能力相对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支撑。

3、加强制造业领军技能型人才培育 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支撑。以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要着力培育和吸引高端管理人才队伍,建立高效、有序的技术移民制度,以制度支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引进全球顶级人才来华工作。

4、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振兴实体经济的基石就是加强制造业的建设。

5、年,美国霍姆斯小组的《明日之学校》报告提出,要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性,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来推动教育的专业化,以满足未来教育对高水平师资的需求。然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直接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的进程。